發佈日期:

舊城好飾X中區服飾大解密

文|軒楷、 采凌

圖|軒楷

臺中市中區舊稱「大墩街」,早在清乾隆末年聚落已逐漸形成街肆,大墩街為米店、柑仔店、魚菜市場集中地,因此形成附近村莊的購物市集。1903年日本政府於臺中實施市區改正計畫,並在周遭規劃許多政府機關、官員宿舍等設施,大墩街成為臺灣中部的重要區域。因處於交通節點所帶來的各地旅客,還有許多政府官員、仕紳於此活動,商業日益鼎盛,聚集大量產業的發展。

日治時代至光復初期,中區可說是臺中市最熱鬧的地方,其中人們對於服飾的需求也增加,進而帶動中區服飾產業發展。而服飾產業上中下游之間關係密切,從1965年《台灣臺中工商大觀》裡記載的公會登記資料印證,與服飾產業相關的布商、縫紉、成衣三個公會各商家位置,能看出大多的商家都分布於中正路(現臺灣大道)、中山路以及繼光街等主要道路上。

回首1980年代,隨著臺中市商業重心轉移,中區商業繁榮的光環逐漸消退,曾經擁有的服飾及衣物相關的店家—和服、旗袍、西裝、綢緞、布匹、縫紉店、洗衣店等,也一間間的倒閉遷移。

到了現在仍有幾間歷史久遠的布莊、西裝、旗袍老店挺過了沒落,依舊屹立不搖的堅守著屬於中區的記憶。同時,也有越來越多年輕的服飾店主進駐中區,他們的選品眼光獨具、風格多元繽紛,承繼了中區服飾店林立的歷史脈絡,為這裡注入一股全新活水。

對老一輩的臺中人而言,一提到服飾,都會直覺想到中區這塊地方,無論是日常生活穿的衣物,亦或是重要場合所需的西裝、禮服都可以在此購買,中區的服飾文化已深植於臺中人心中。或許中區服飾產業的輝煌時代已過去,但這些產業、技術並未就此消失,希望透過這次活動的舉辦,將這些中區文化及記憶重現於大眾的眼裡,並讓大眾認識中區的新生代服飾商家。

發佈日期:

夢想成為「故事收集站」的服飾店:講話TELLING

文:怡佳、軒楷、采凌
圖:軒楷

「這家店叫『講話』,可能很多人會來到這裡,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我是誰,也不覺得我在這裡會是一個講出去的人,所以這裡變成他們一個可以講話的地方。」

一間服飾店的故事,出發點並不是甚麼遠大的夢想,只是一位年輕的平面設計師回到家鄉,想找一件能和媽媽一起做且能讓她開心的事。
在得知媽媽以前是成衣工廠的樣板師後,Sara慢慢燃起對服裝設計的興趣。起初的她對打版、剪裁等專業技術一竅不通,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,一腳踏入這塊未曾設想的領域,但漸漸熟悉後,發現在這方面還有許多等著她探索的事物,便繼續學習更多服飾設計技巧,並逐漸步入軌道。
講話TELLING店內的服飾造型都偏向復古風格,選用的布料和配件材質較為柔軟不硬挺,設計理念也講求整體的對稱性,每件衣服藏著不少Sara用心的小巧思。提到店內服飾,Sara期待自己做的服飾不一定要很搶眼、很流行,但至少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被淘汰,因此在材質的選擇和作工上都會以較細膩的方式處理。

除了服飾外,Sara也和我們分享店裡發生的故事,有個每次來買衣服都會說很久心事的女生,她的錢包裡面裝著厚厚一疊籤詩,每一張都是她迷惘時前去向媽祖尋求答案的證明;有個策展人進到店裡先注意到的不是服飾,而是櫃子中放著的一本畫冊,看到後很驚訝地說:「你竟然知道這個人!」。也許是因為在這裡遇到的客人不多,每一次相遇都是緣分,也讓老闆娘接觸到更多未曾見到的社會樣貌。

如同Sara所說:「這家店叫『講話』,可能很多人會來到這裡,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我是誰,也不覺得我在這裡會是一個講出去的人,所以這裡變成他們一個可以講話的地方。」開在中區的這一間小小服飾店,也許未來不只是販售衣服,而是會變成一個故事的收集站,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客人都能講一點話,成為中區的一座心靈依靠站。

地址:台中市中區平等街48號
聯絡方式:臉書、IG搜尋「Telling 講話- clothes / accessory」
營業時間:五、六、日:14:00~20:30,平日不定時開放。